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象征,是澳門的標志.。走進它,不僅是感受到異國文化在中華大地的厚重,也可以領略澳門歷史的滄桑與神秘。
1.歷史由來
根據史料記載: 大三巴牌坊原是聖保祿教堂,由一名意大利籍的耶穌會神父設計,由日本工匠以鬼斧神工的技術協助建成。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,從其雛型起始,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,先後經歷三次大火。保祿教堂的建築,揉合了歐洲文藝複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,中西合壁、雕刻精細,單獨是大三巴牌坊的造價,三百年前已達三萬兩銀。
2.建築特點
從牌坊頂部逐層而下,先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十字架,其下再分三層,每層的壁龕均藏有一銅像,是澳門早年的制炮工廠出品。十字架對下是一具銅鴿,據雲代表聖神,像的旁邊圍有太陽、月亮及星辰的石刻,象徵聖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。銅鴿之下是一個耶穌聖嬰像,像的旁邊刻有用以釘死耶穌的工具。
第三層的正中刻著一個童貞聖母雕像,旁邊以兩種花朵圍繞分別是牡丹和菊花,前者代表中國,後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“永恆之眾”,一艘“葡式帆船”及“面目猙獰的魔鬼”。右方則刻有代表生命之樹及聖母征服魔鬼並刺穿其骷髏的圖像,象徵正義戰勝死亡。
第三層的下面有一層壁龕,有四位耶穌會聖人雕像。
牌坊的底部有三面大門,正面的大門上刻有拉丁文MATER DEI字樣,意即“天主聖母”,兩側的門上刻有耶穌的記號 "IHS"。 暮靄下的藍天襯托出大三巴牌坊別有一番神秘和靜逸。
經歷歷史考驗與証明,雖然大山巴牌坊已經不再具備當年完整的模樣,只下前門的樣子,但它已經成為澳門的標志性建築,成為澳門的象征,是不爭的事實了。 |